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,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及汽車價格的下降,汽車逐漸從奢侈品變成了大眾消費品。2000年開始,中國汽車市場經歷了爆發式增長,尤其是2009至2010年期間,國家陸續出臺了“汽車下鄉”等多項刺激政策,推動了大量消費者購買新車,私家車保有量激增,截至2014年汽車保有量達1.54億輛。按照汽車的平均使用壽命10至15年來算的話,這些車輛將在2024年后逐步進入報廢期,汽車報廢回收市場增長潛力大。
近幾年,在政策大力支持、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等利好因素推動下,報廢汽車回收量實現顯著增長,尤其是以舊換新政策出臺后,汽車報廢數量大幅增加。據國家發改委數據,2024年,全國報廢汽車回收量達787.2萬輛 同比增長70.7%。2025年一季度,全國報廢汽車回收195.5萬輛,增長58.6%。
市場廣闊發展前景吸引大量企業涌入,從2018年開始,報廢車回收拆解資質企業數量迎來了高速增長,2019年底,我國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共755家,回收網點約2271個,從業人員約2.4萬人;截至2025年6月,我國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資質企業已經增加至超1800家,主要集中在山東、湖南、河南、甘肅等地,總拆解產能增長較快,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,疊加廢鋼鐵價格大幅波動并持續走低、回收拆解成本增加等因素,企業經營壓力不斷加劇。同時,市場上存在大量的沒有獲得資質的“小作坊”,通過“高價回收”報廢機動車,對車輛非法進行拆解。報廢汽車的非法回收、拆解及非規“拆車件”銷售的“黑產鏈”,一直與正規回收拆解爭搶貨源,不僅阻礙行業自身健康發展,也將危害消費者權益。
目前,大量報廢機動車流入非法拆解企業,正規的報廢汽車拆解企業的市場占有率仍有待提升。另外,隨著資質企業越來越多,行業整體有飽和的趨勢,很多企業面臨回收車輛少,運營困難的問題,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在精細化拆解、零部件再制造、資源循環利用等方面進行技術升級和業務拓展,逐步提高資源回收利用率和經濟效益。